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难以持续

徐洪才

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已经到了可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阶段,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加快。既提高速度,又提高质量,我们不能重复过去低端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老路,应该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凭借后发优势抢占制高点。

从城市群和区域发展来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首先要跟国家战略相衔接。比如在新一轮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过程中,新一届政府推动的新的“四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做到与国家战略很好地衔接,找准自身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厘清比较优势,区域发展就能加快。如果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规划,整个产融结合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正确方向,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现在很多产能过剩现象,其实都跟地方本位主义和政府过度作为有关,造成行政分割、固守“一亩三分地”,不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还要考虑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非常重要,很多地方政府把培育本地的上市公司作为一个重要抓手,这是富有战略眼光的。但小微企业的发展更重要,因为这会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提供创新创业条件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政府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太少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能把政府该做好的工作都推给社会和市场。发挥好政府作用主要是培育公开竞争有序统一的市场,以及弥补市场的功能缺陷。具体来讲,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比如降低市场准入,激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里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城镇化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人的融合是新型城镇化里特别核心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徐洪才

本文作者信息

徐洪才(著名经济学家、教授)

关注(29127)赞(2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