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叫停平安银行ABS为哪般

余丰慧

6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债登分别发布关于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交易事项的通知。然而,就在公告发出第二天,6月16日,央行紧急暂停此次发行。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ABS)首单即将登陆上交所被央行紧急叫停,备受市场关注。给热切筹备上市以及热心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那么,央行为何紧急叫停?是报备程序问题?还是被证券化的信贷质量不高,存在明显投资风险呢?

有报道说,央行此次叫停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由是,这个项目没有经过央行的审批手续,央行事先对此案不知情。笔者认为,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讨论许多年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是中国金融市场工具和产品的一大缺失,凸显中国金融产品投资渠道之少。信贷资产不能证券化交易对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十分不利。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优质期长的信贷资产不能在到期前变现,大大制约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占压了大量资金。笔者举一个例子:目前期限在五年以上,大部分为十到三十年的个人购房贷款高达10万多亿元。这些么大规模的资金必须占压到到期才能收回资金。如果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这些信贷资产盘活,不但使得银行流动性充足,而且挪出资产负债后腾出大量信贷规模,使得银行有资金有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潜力有限情况下,通过盘活存量增加流动性是好渠道。同时,对于丰富市场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投资金融产品意义很大。但是,资产证券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奉献给投资者;而不是将风险大的信贷资产卸包袱般甩给信息不对称的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

此前,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上市交易。而此次总额为26.31亿元的“平安银行1号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一个重要区别是,银行间市场投资者是以合格会员金融机构投资者为主,而沪证券交易所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前者风险承受能力要比后者大的多。后者不仅承受能力弱,而且一旦发生风险影响面积较广。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必须审慎进行,严格监管。关键在于严把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质量关,确保把优质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包装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一定要汲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次贷危机之所以爆发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是银行房贷资产证券化规模过大,证券化包装层次过多。

对于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具体质量情况不得而知。不过,目前,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以银行对公贷款为主,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基础资产类别尚不多。这就说明平安银行这单风险要大于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且上市后的风险不确定性很大。审慎的银监会人士此前曾经明确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包括住房贷款。这个风险点应该引起关注。

央行担忧的是,未来所有的投资者可以都通过这个渠道进入交易所债市,此举将改变银行间债市格局,对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均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这透露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监管层面意见并不统一,监管层协调和准备并不充分。当然,央行这个担忧不是多虑的。

监管部门采取谨慎态度,审慎措施,应该给予充分理解。平安银行应该积极配合央行做好包括手续报备在内的完善工作,特别是被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质量问题应该严格筛选和把关。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确保透明化、阳光化。特别是被证券化信贷资产应该逐笔公开、披露,使得投资者对其安全性和风险点有一个充分完全的了解。这才能确保投资者权益。

同时,央行紧急叫停背后暴露出了中国审批制度的极度不顺畅,双重审批让机构承担的成本高、效率低。中国资产证券化,需要有统一的法律环境和制度安排。

可行性研究报告
余丰慧

本文作者信息

余丰慧(经济学家、著名财经评论家)

关注(306791)赞(57)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