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组图】

付强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内容: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人均猪肉消费量、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生猪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图表1:2016-2022年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单位: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图表2:2016-2022年中国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单位:万头)

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波动下降

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0千克/人。受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量有所扰动,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图表3:2014-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情况(单位:千克/人)

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波动变化

2014-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信任意识,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上升至46.8%,较2020年上升了6.86个百分点。

图表4:2014-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单位:%)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

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达到了74.9%。(以母猪存栏量为划分标准)。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图表5:2021年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单位:%)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付强

本文作者信息

付强(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关注(1168411)赞(65)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