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状分析 扶持高新技术项目发展

刘帅

本文核心数据: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企业孵化情况,企业总营收数据,技术收入数据,示范园科技政策,科技平台建设情况

1、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综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围绕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水平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示范区入驻情况

2019年,示范区入驻企业数为24892家,较上年增加2782家;从业人员为280.96万人,同比增长3.3%;工业总产值为11886.7亿元,同比增长6.8%。

图表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家,万人,亿元,%)

注:2020年数据尚未公布,故数据更新到2019年。

截至2021年,中关村科技园拥有18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02万亿元,企业类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行业。2019年,该高新区内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额达736.25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为7%,直接融资总额为317.87亿元。

图表2: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上市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单位:家,亿元)

——示范区企业收入情况

2015-2019年,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年均以约12%增速增长。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和2021年1-9月,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分别达到60482.5亿元和5942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3%和25.4%。

图表3:2015-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注:2020年官方统计数据仅为1-11月。

——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情况

2015-2019年,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逐年上升,但增速呈现波动性变化。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和2021年1-9月,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分别达到12095亿元和1162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均为23.3%。

图表4:2015-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注:2020年官方统计数据仅为1-11月。

2、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政策分析

2020-2021年,出台了中关村示范区相关扶持政策,从金融支持、人才扶持政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各方面全面推进中关村的产业升级以及企业等进一步发展。

图表5:2020-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相关政策

3、北京市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新政策,其中“1”是中关村创新平台,中关村创新平台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建,重在进一步整合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采取特事特办、跨层级联合审批模式,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

平台下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人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和现代服务业工作组等8个工作机构,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和31个北京市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先行先试政策扶持等受理事项开展工作。

图表6:截至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趋势前瞻与基地建设发展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帅

本文作者信息

刘帅(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3182946)赞(34)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