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2018年度销量目标难以达成 中国汽车行业还有未来吗?

朱琳慧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完成了20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0.8%和1.5%。汽车产销增速不断放缓,尤其是近三个月连续出现了同比负增长的情况,唱衰之声随即兴起,但汽车行业真的没有未来了吗?

汽车产销进入低增长新常态

2012-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亦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波动保持在1%-5%之间。2017年,全球销量为9680万辆,同比增长3.14%。其中,2017年亚太地区汽车销量为4890.4万辆,同比增长4.26%,占比48.25%,较2016年增长0.37个百分点;欧洲地区汽车销量为2091.6万辆,同比增长3.88%,占比20.63%;美洲地区汽车销量为2578.9万辆,同比微增0.93%,占比25.44%;中南美地区汽车销量为455.73万辆,同比增长12.4%,销量占比4.14%;非洲地区汽车销量为119.6万辆,同比下滑9.08%,销量占全球销量1.18%。

2018年上半年,尽管全球经济正受到最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不确定性的威胁,但是,美国良好的经济态势、欧洲指标的改善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扩张是推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达4403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249万辆增长3.6%。

图表1:2012-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万辆,%)

具体国家来看,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前三名的市场依次是中国、美国和日本。其中,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万辆,达到1223.42万辆,同比增长4%,继续保持全球首位;印度凭借上半年198.24万辆的汽车销量超越德国,位居第四。

图表2:2018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前十国家(单位:万辆)

我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912.25万辆,这是中国第九年蝉联世界第一,贡献了世界汽车30%左右的销量数据。不过,在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便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小,乘用车市场在2016年出现提前透支;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对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果不其然,进入2018年后,汽车产销增速不断放缓。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完成了20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0.8%和1.5%。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低增长恐怕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常态。

图表3:2010-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长(单位:万辆,%)

在车市整体走弱的情势下,众多车企要完成2018年的目标存在一定难度。2018年1-9月,北京奔驰目标完成率最高,达到84.10%,大概率能实现44万辆的年度的目标;而东风雷诺、北汽新能源、东风悦达起亚、观致汽车等目标完成率还不到50%,销售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图表4:2018年1-9月中国主要车企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单位:%)

中国汽车行业还有未来吗?

汽车产销步入低增长,主要原因还是基数太大。事实上,我国汽车产业仍有众多因素支撑未来发展。

首先,居民购买水平不断增长。从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汽车普及率与人均GDP及相应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行业内通常以R值(车价/人均GDP)作为一个国家汽车购买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一个国家的R值接近2-3时,该国就进入了汽车快速普及阶段。日本和韩国的R值分别在60年代和80年代进入到2-3区间,之后10年的时间里,两国汽车销量均以超过20%的复合增速增长。

我国2017年人均GDP已超过8800美元,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消费结构开始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与此同时,我国的R值已进入2-3区间,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1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仍将具备较快增长的潜力。

其次,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汽车保有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7.4辆,城镇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为35.5辆。未来汽车普及率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将成为拉动国内汽车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车企间竞争的主战场也将从目前的大中城市下沉至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

图表5:城镇及农村每百户汽车保有量(单位:辆)

再次,在200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拉动了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由于汽车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这一时期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将逐渐进入到换车周期。我国汽车行业的更新需求,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汽车更新需求将逐步释放。

最后,新能源汽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望成为拉动汽车产销的新引擎。2018年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3.5万辆和7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1%,领跑全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朱琳慧

本文作者信息

朱琳慧(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3927130)赞(118)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