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规模与趋势预测【组图】

朱茜

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规模

互联网消费金融,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消费金融模式,即借助网络进行线上的审核、放款、消费、还款等业务流程。传统消费金融专注于大额信贷产品,且用户大部分为净值较高的人群,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则是作为传统消费金融的补充而存在的。

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泛指一切依靠互联网打造的金融服务平台,包括传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仅指互联网公司创办的消费金融平台。本报告中以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为重点研究对象。

传统金融坚信“二八”法则,即20%的高净值用户可以带来80%的利润,从而忽视了剩余80%的普通客户。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则抓住了这部分长尾用户,使他们能享受到真正的消费信贷服务,并且这些用户的消费能力正在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不断释放,拥有极高的价值。传统金融造成的缺口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崛起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使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得到极大丰富,互联网从客户、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和风控模式等各个方面颠覆了传统的消费金融。不仅是新成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开展相关业务,降低了消费金融的门槛。

图表1:传统消费金融VS互联网消费金融

传统消费金融VS互联网消费金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进入2015年,政策试点扩大范围、央行开放征信牌照、从互联网巨头到新兴创业公司都开始布局消费金融。市场也延续过去两年的强进增长势头下,开始井喷式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6年整体市场突破四千亿元,2013-201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由于授信模式与消费闭环的制约,导致消费信贷自身发展不平衡,基于真实消费背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具优越性。

整体市场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参与主体逐步丰富,从之前P2P为主导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和网络分期平台为基础,参与其中的企业数量和类型较2013年有明显突破;其次,新兴市场不断被开拓,大学生、蓝领等新兴消费金融市场被企业深耕,长期被压抑的消费金融需求爆发式释放;最后,我国政府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也是持鼓励扶持态度,这也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得到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表2:2011-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2011-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十三五”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1、消费金融产业主体将愈加多元化

以分期乐为代表的创业企业为消费金融带来了新的创新元素,以京东、蚂蚁为代表的电商系企业加入给市场带来了更有力的竞争对手,P2P、传统金融以及消费企业也正在快步进入市场;

2、数据资产将成为重要风险控制资源

基于数据而形成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是核心的发展方向,而数据资产则成为在金融商业模式下可变现的重要资产,数据+模型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工具;

3、垂直化发展

结合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垂直化包括两个维度的垂直化,即行业垂直化和用户层级垂直化。

4、消费金融与支付业务结合,向线下拓展

授信将以账户形式与支付账户捆绑,借助移动支付可有效拓展线下市场。

5、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

伴随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企业自有资金将难有效支撑大量用户需求,如何通过资产证券化以获得资金回流将是互联网消费信贷企业需着重思考的问题。

图表3: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分析图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分析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朱茜

本文作者信息

朱茜(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5993720)赞(2308)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