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测试、销售三个阶段,生物药品的研发周期一般长达10年,而且通过率极低。但是,借助技术创新形成的进入壁垒,优秀生物制药企业能够打破大型药企的垄断势力,迅速崛起并在整个医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一、国内生物制药行业投入高速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额增长较快,2011年达到488.02亿元,同比增长32.36%,2000-2011年投资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33.26%。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011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38.8亿元,同比增长20.98%。

在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也迅速增加。如下图所示,2000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为1.66亿元,2011年达到17.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左右,说明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已经进入研发投入高速增长状态,对行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很有益处。

图表1:2000-2011年生物制药行业投资额及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达安基因公司:核酸诊断领域的龙头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托中山大学的科研平台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公司于2004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高校校办产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近年来,该公司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2006-2012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9%;2012年为5.83亿元,同比增长27.35%。其中,试剂销售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1.79%,市场领域逐步从临床领域延伸到公共卫生领域的CDC、ACDC和检验检疫、科研、企业应用等诸多领域,保持了核酸试剂领域的国内龙头地位。前瞻预计,未来2年该公司诊断试剂业务仍有望保持约20%左右的增速。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基于在核酸诊断领域中拥有的专利优势,达安基因公司诊断试剂产品已占国内相关高端(三甲以上)医院市场70%的份额,是该细分市场的领导者。由于国家在核酸诊断领域的产业政策为鼓励少数企业参与技术研发而非低价重复建设,因此该公司未来数年间在核酸诊断试剂市场的龙头地位较为稳固。作为高校控股的研发型企业,达安基因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保持在6%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2年分别达到11.62%、12.66%和11.48%,远高于国内其他诊断试剂企业,这也是达安基因保持长久竞争力和稳定增长的制胜法宝。

图表2:2006-2012年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支出增长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2012年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支出与同类企业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朱茜

本文作者信息

朱茜(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6190873)赞(2309)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