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投资风险有所增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判断,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1990-2005)后,逐渐进入成熟完善期(2005-2010),此后开始步入了车流密度下降期。目前东部路网密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根据十二五规划,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依然将增加2万多公里,这势必将继续影响整个高速公路路网密度。

车流量是影响高速公路行业业绩影响主要因素,而车流量增速与宏观经济的增速息息相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形势一蹶不振,再加上紧跟而来的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长期看,中国的宏观经济或将告别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转而走向中低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并行的发展新阶段。这势必影响着未来高速公路行业的车流量增速。

同时是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也对高速公路产生了极大的替代效应,会进一步降低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因此,在高速公路密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速放缓、车流量下降的现实面前,将使得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经营状况逐渐走向惨淡,这无形当中业增加了投资高速公路的风险。

增加高速公路经营风险的另外两个方面是舆论和政策的变化。2012年8月,国务院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高速公路在清明节、五一节、国庆、春节4个重大节假日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而未来免费节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还尚不能确定。初步估算,整体上看高速公路公司全年通行费收入将受政策影响下降3%-4%左右。

政策发展的另一推手就是来自舆论的负面压力。“高速公路毛利率超过房地产”、“高速公路行业是暴力行业、是印钞机”、“高速公路超期收费、贷款还完依旧持续收费”等等舆论的质疑此起彼伏,虽然舆论中存在很多对高速公路的误读,但是在人民的心目中已经留下收费偏高、不合理收费较多的印象。在“关注民生”的政策大环境下,社会舆论压力不容小视,政策环境正在朝着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高速公路研究小组认为,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车流量、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政策方面的变化,无形当中都增加了投资高速公路的风险。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兆祯

本文作者信息

刘兆祯(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关注(180549)赞(297)

邀请演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咨询·服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